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凉州区推进整体脱贫纪实

    信息发布者:郑世祺
    2016-12-12 16:18:34   转载

    今年以来,凉州区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攻方向,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严格落实“853”挂图作业,精准落实“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深入实施“1+17+2”精准扶贫行动,坚定不移走“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扶贫开发路子,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年底整体脱贫。

      靠实责任落实“一号工程”

      凉州区委、区政府强化“一号”意识,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调整成立了凉州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三个领导小组,充实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力量。今年年初,区委召开区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全区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18名部门主要领导和18个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下发了《区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明确了精准扶贫工作责任领导、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和落实时限,形成了上下衔接、条块结合、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责任体系。

      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对2016年脱贫的40个村制定完善了脱贫规划,对2016年脱贫的11464户贫困户逐户修订完善了脱贫计划,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建立三级联动落实机制。区里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人大、政府、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由区级领导任主任的19个精准扶贫专项工作办公室,乡镇设立扶贫与双联合一工作站,村上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队,构建区、乡、村三级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机制。

      建立分层主体责任机制。建立区级领导包抓精准扶贫责任制,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抓工作、部门实施项目、乡镇富民增收、双联单位双联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联村联户“四个主体责任”,形成了区级抓村、乡镇抓户、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精准扶贫责任体系。

      建立持续工作督导机制。坚持全面督查与专项督查、定期督查与随机督查相结合,成立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和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5个精准扶贫督查组,每月1次对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问题清单,督促进行限期整改。

      建立考核激励惩戒机制。制定《凉州区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凉州区贫困村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把扶贫攻坚成效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由户到村、由村到乡、由乡到区的脱贫成效评估考核机制,落实奖惩措施。建立落实干部逢提必下制度,严格落实驻村干部驻村时间累计计算基层工作经历的相关措施。

      建立责任监督问责机制。严格落实省市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扶贫资金拨付时效监管,推行扶贫项目资金一年一审计制度,及时发现整改问题,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制定《凉州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凉州区检察院支持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对工作不力的干部及时进行处理。

      精准对象夯实脱贫基础

      凉州区坚持把“对象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扎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和“853”挂图作业,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全面落实“853”挂图作业。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要求,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双联干部、乡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组成工作组,通过入户核查、谈心交流,全面了解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等信息,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确保了平台建设“八个准”;根据贫困村基本情况、脱贫验收指标和帮扶措施等,统一标准、统一格式,全面制作完成了24个乡镇206个村级“五张图”;对照贫困户脱贫验收标准,针对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措施,由双联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按季度记录到户项目政策、帮扶措施情况,跟踪记录收入监测和扶贫效果,规范填写了农户“三本账”,使脱贫攻坚的目标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精准。

      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步骤,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回头看”核查工作。按照“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实地查看、核算收入、座谈了解,清理退出识别不准、条件不符贫困对象13户55人,全面成了2016年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识真贫、扶真贫。

      全力做好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行“村级初审、乡镇复审、行业部门联审、扶贫部门审核”的四级联审制度,以帮扶工作队、包村干部为主体,村组干部全程参与,深入贫困家庭,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采集工作。组建大数据政策技术培训团队,每个部门、乡镇确定1名分管领导、2—3名业务干部具体管理,做到信息采录有专人指导、专人培训、专人审核,按照完成了2016年第一、第二季度信息数据采录工作。

      扎实开展扶贫对象数据清洗工作。严格按照查找问题、入户核实、原因分析、修改数据的工作步骤,对未及时更新、存在逻辑错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贫困户信息进行了全面的修正完善,保证了贫困户、贫困村基础信息真实准确。

      补齐短板确保精准脱贫

      今年,凉州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配套政策,紧紧围绕贫困户7项、贫困村13项、贫困县15项脱贫退出指标,整合行业部门、财政扶贫、“一事一议”、区级财政兜底资金,精准安排项目,聚焦短板发力,做到项目向贫困村倾斜、资金向贫困村投放,改善基础条件,补齐精准脱贫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抓项目扶贫。目前,完成贫困户自来水入户工程2176户9011人,占计划任务的97.5%;建成乡村停靠点35个,占计划任务的100%;改造贫困户危房234户,占计划任务的98.4%;开工建设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38个,占任务的95%;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

      抓教育扶贫。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改薄项目17项,占计划任务的100%;开工建设贫困村幼儿园5个,占计划任务的100%;落实在园幼儿保教费1828.16万元,为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1999人79.96万元,为2015—2016学年省内高职院校贫困户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219人109.5万元。2015年完成“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1973人,2016年新增两后生培训任务1050人。

      抓卫生扶贫。85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已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大病报销比例由5000元降低到了3000元,落实贫困群众医疗救助2868人54.1万元,争取为每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备一台健康一体机。

      抓社会保障。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与精准救助有效衔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扩大为50种,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实现政策兜底脱贫1288户2793人,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85%、94%。

      抓科技扶贫。紧盯富民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能力提升,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通过“菜单式”“手把手”服务,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在贫困村开展科技培训333场次,培训农民2.98万人次。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1923人。

      抓旅游扶贫。加快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培育发展农家乐,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2015年建成专业旅游村2个,发展农家乐20家。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在贫困村康宁乡西湾村建设以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康宁山庄,计划投资4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600多万元,建成沙滩浴、垂钓池、儿童戏水池、放养池、蒙古包、木屋以及道路硬化和管网铺设,带动西湾村贫困人口60人就业。

      下山入川培育产业富民

      凉州区坚持把产业培育、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提升脱贫致富“造血”功能的关键措施来抓,根据贫困村自然条件和贫困户产业基础,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落实落细到户到人脱贫措施,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夯实脱贫致富基础。

      凉州区把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山区贫困人口“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拔穷根”的根本举措,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调整优化村庄布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邓马营湖荣华新村、长城乡长富村“两个移民基地”和新华乡石关村、金山乡崖湾村、古城镇小河村“三个集中收缩定置点”,黄羊河农场周边区域、九墩滩指挥部周边区域“两个移民区域”,加快搬迁高海拔区、水源涵养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贫困群众,实现应搬尽搬。2016年计划搬迁移民1369户54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6户3951人,非建档立卡农户343户1473人。向邓马营湖荣华新村搬迁847户3335人,古城小河、新华石关、金山崖湾3个集中收缩安置点搬迁467户1846人,就近购买新型农村社区住房搬迁55户243人。目前,邓马营湖荣华新村移民点860套移民住宅已完成主体工程,6000亩耕地已分配到户并全部种植甜高粱。新华乡石关村137套、金山乡崖湾村175套、古城镇小河村155套已全部开工建设,11月底可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年底搬迁入住。

      强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把“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采取“三抓三促”,强力推进。今年贫困户新开工建设设施农牧业3699.7亩,新增特色林果面积2129.2亩,贫困户累计发展设施农牧业5.48万亩、户均达到2.67亩,累计发展特色林果8.61万亩、人均达到1.36亩,全面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主体生产模式全覆盖,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中60%来自主体生产模式。

      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致富能人+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在贫困片区新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7家,累计达到311家,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

      稳步推进现代营销模式。加大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和冷链仓储设施建设,培育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经纪人+基地+农户”等模式,在贫困片区乡镇累计建成出口农产品基地38个;积极推进“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累计引进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冷藏加工企业47家、运销企业9家,辐射带动72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入推进贫困片区光缆到村入户工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新建贫困村电商扶贫网店35个,累计达到83个,2015年农产品网上交易额186.96万元,今年止目前网上交易额达241.68万元,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金融扶贫破解制约瓶颈

      凉州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扶持政策,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着力解决贫困户发展缺资金、融资缺担保的问题。

      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制定出台了《凉州区2016年脱贫攻坚资金整合方案》,整合中央和省、市、区资金6.39亿元,重点支持2016年脱贫的40个贫困村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发展富民增收产业。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全面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政策,为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01341万元。争取国家和省上易地扶贫搬迁住房补助资金3897万元,省级投融资平台统筹资金19652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3848万元、专项建设基金1976万元、长期贴息贷款13829万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解决贫困群众建房资金不足难题。

      认真落实市级补助资金。为2016年计划脱贫人口落实每人1000元的市级补助资金4344.3万元,由联户干部与农户共同领取、监管使用,全部用于设施农牧业建设和定植进畜。

      抓好互助协会建设。2016年计划建设扶贫互助协会112个,目前配套资金5600万元,其中省级配套2280万元、市级配套1120万元、区级配套2200万元,组建完成互助协会112个,实现有贫困人口行政村扶贫互相协会全覆盖。制定了《凉州区扶贫互助协会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健全完善协会章程及各类制度,加强对扶贫互助协会资金的管理。去年至今年9月底,全区精淮扶贫专项贷款已发放20230户101020.4万元。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