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感恩新村 738238.nync.com 欢迎您!
古浪县西靖镇农民养殖暖棚一角。本报记者马顺龙
初冬时节,记者驱车来到古浪县西靖镇,映入眼帘的是金色大道两旁,一栋栋红顶白墙或灰顶白墙的住宅新房和一座座规划有序的日光温室、养殖暖棚,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37岁的张虎是阳光新村社区的居民。一年多前,他一家六口人还生活在南部山区的古丰乡王府村。如今,他家在西靖镇移民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还建了6栋养殖暖棚,养了300多只羊。
2011年,武威市委针对古浪县南部高深山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就地脱贫难的实际,实施了“下山入川”搬迁移民工程——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下山入川”工程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17.87亿元,计划开发西靖镇黄花滩闲置土地8.62万亩,新建10个移民安置点,搬迁海拔2800米以上南部山区4万多贫困群众“下山入川”,实现易地脱贫致富。
“下山入川”工程实施以来,感恩新村社区、阳光新村社区、为民新村社区等一个个设施完善的移民新村相继建成,2万多名山区群众搬迁入住。昔日荒无人烟的腾格里沙漠南缘,今日变成了一个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村社区。
创新服务稳人心
由于搬迁移民群众过去常年靠天吃饭,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搬迁到新的环境,思想顾虑多、建设资金短缺、发展现代农业经验不足,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是摆在西靖镇党委面前的难题。
对此,西靖镇党委集中工作力量,实行“1+m+n”工作法,即1名班子成员分管m个镇机关办公室、服务中心,包抓n个村,实现了工作力量的有效整合,全面服务“下山入川”工程。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实行“10个一线”工作法,即干部在一线服务、形象在一线树立、农民在一线培训、情感在一线培养、法律在一线普及、成效在一线检验、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在一线成长、问题在一线解决、和谐在一线形成,切实践行“三严三实”内在要求。同时,通过县里抽调南部山区12个乡镇的58名干部在项目区设立了移民工作总站的基础上,成立了黄花滩项目移民工作总站临时党总支,下设产业发展组、基础设施建设组、土地分配工作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组、基层组织建设组等5个临时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了移民工作的第一线。在移民工作总站临时党总支的领导下,各乡镇移民工作站干部为新搬迁群众提供协调贷款、技术服务、解决难题等方面服务。
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与服务,移民群众生活观念从以前的“坐、等、靠”变成了现在的“抢在前面、干在前面、富在前面”的良好发展模式。目前,整个移民区设施农牧业累计达到4处7818亩,经济林累计达到3处6010亩。